丹东新东方晶体仪器有限公司
联系人:张经理
电 话:0415-6172363 13304155299
传 真:0415-6181014
邮 箱:xdf@ddxdf.com
网 址:www.lutsk2019.com
地 址:辽宁丹东环保产业园区A-050号
邮 编:118000
单晶材料基本原理 高温溶液法 ,其中包括温差法、降温法 或升温法 及等温法。目前主要采用温差水热结晶 ,依靠容器内的溶液维持温差对流形成过饱和状态 通过缓冲器和加热来调整温差 。
晶体生长方法 缓冷法:以0.2-5℃/h的速度,使处在过饱和态的高温溶液降温,先慢后快,防止过多成核。
温度降到出现其它相或溶解的温度系数近于0时,较快速降温。并用适当的溶剂溶掉凝固在晶体周围的溶液,便得晶体。
助溶剂挥发法:恒温下借助助溶剂的挥发,使溶液保持亚稳定过饱和态,以保持晶体生长。
在某种介质体系中,过饱和、过冷却状态的出现,并不意味着整个体系的同时结晶。体系内各处首先出现瞬时的微细结晶粒子。这时由于温度或浓度的局部变化,外部撞击,或一些杂质粒子的影响,都会导致体系中出现局部过饱和度、过冷却度较高的区域,使结晶粒子的大小达到临界值以上。这种形成结晶微粒子的作用称之为成核作用。
介质体系内的质点同时进入不稳定状态形成新相,称为均匀成核作用。
在体系内的某些局部小区首先形成新相的核,称为不均匀成核作用。
均匀成核是指在一个体系内,各处的成核几率相等,这要克服相当大的表面能位垒,即需要相当大的过冷却度才能成核。
非均匀成核过程是由于体系中已经存在某种不均匀性,例如悬浮的杂质微粒,容器壁上凹凸不平等,它们都降低了表面能成核时的位垒,优先在这些具有不均匀性的地点形成晶核。因之在过冷却度很小时亦能局部地成核。单晶材料